玉米豆粕减量替代方案下,麦类的研究进展

在提倡猪鸡饲料玉米豆粕减量替代技术前提下,针对小麦的饲用情况,《中国粮食经济》近期发表了“近20年国内小麦饲用消费的发展变化”一文,文章内容显示:经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统计,预计2020/2021年度(6月至次年5月,下同)我国小麦饲用量3800万吨,创历史新高,较2000/2001年度的820万吨增长363%。这期间,小麦的饲用情况大致经历了4个阶段:

①第一阶段(2000-2006年):小麦饲用量相对平稳,年平均饲用量864万吨,年际间波动幅度大多在10%以内。                

②第二阶段(2007-2012年):首次出现小麦饲用替代规模化。小麦饲用量较2006/2007年度增长了221%,在国内小麦消费总量达到21.3%。

③第三阶段(2013-2016年):小麦饲用替代降温,2015/2016年度国内小麦饲用量仅750万吨,小麦饲用得到明显抑制,甚至低于新世纪初期水平。

④第四阶段(2017年至今):新一轮小麦饲用替代增长,2020/2021年度小麦饲用量创下3800万吨的历史新高。


一、麦类与玉米的营养水平比较

数据参考中国饲料成分及营养价值表(第30版)。

表1. 麦类与玉米常规营养水平比较


表2. 麦类与玉米有效能比较


表3. 麦类与玉米氨基酸比较


表4. 麦类与玉米矿物质比较


表5. 麦类与玉米维生素比较


表6. 猪用饲料麦类与玉米蛋白质及氨基酸标准回肠消化率比较(参考)


表7.鸡用饲料麦类与玉米标准回肠氨基酸消化率比较(参考)



二、麦类应用的研究进展

有报道显示,由于小麦含有较高的非淀粉多糖,相比玉米会影响猪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所以小麦替代玉米一定要有针对性的添加复合酶,并含有葡聚糖酶、果胶酶等非淀粉多糖酶,尤其是增加阿拉伯木聚糖酶使用量。

1)方成堃,等(2021),回归分析法评价4种麦类饲料原料的肉鸡有效能值

在肉鸡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中用大麦、黑小麦、小麦和黑麦替代一定比例的供能饲料是切实可行的。通过回归分析得出了4种麦类饲料原料的肉鸡IDE、ME和MEn,其中大麦分别为9.31、10.50、10.29MJ/kg,黑小麦分别为10.99、11.80、11.43MJ/kg,小麦分别为10.59、11.81、11.28MJ/kg,黑麦分别为11.97、12.56、11.83MJ/kg。

动物营养学报2021,33(2):811-821

DOI: 10.3969/j.issn. 1006-267x.2021.02.022


2)庞培,等(2021),猪饲料中小麦替代玉米的策略分析

结合前人研究文献,从营养的角度分析小麦型日粮添加复合酶制剂替代玉米在猪饲料中是可行的,但是替代比例存在争议。侯生珍等在断奶仔猪日粮中发现当小麦的比重在配方中达到27%时,仔猪生产性能下降,开始出现软便现象(可能是因为小麦中含有的水溶性非淀粉多糖能稀释大量的水分);郑少华在小猪到育肥猪出栏过程中,利用小麦等量替代50%的玉米进行饲喂,猪只生产性能基本上无差异;武英等在母猪上发现用1/3搭配1/2的小麦替代玉米,对生产指标和繁殖性能没有显著影响;在育肥猪上小麦最适添加比例为30%,对生产性能无显著影响,且能够降低生产成本。综上所述,建议小麦可以替代保育猪饲料中玉米用量的10%-30%,中、小生长猪为30%-40%,育肥猪40%-70%,母猪为20%-30%。

饲料研究,2021年第4期


3)Charlotte M E Heyer,等(2021),大麦(酸化或罗伊氏乳杆菌发酵)和植酸酶对生长猪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

      生长猪饲喂4种大麦基础粉状日粮,根据含水量平衡四种日粮。包括:1、对照组,无发酵大麦(高β-葡聚糖的脱壳大麦);2、酸化大麦组,添加乳酸和酸性酸(0.019L/kg大麦,体积比为4:1);3、发酵大麦,罗伊氏乳杆菌TMW 1.656;4、发酵酶解大麦,罗伊氏乳杆菌TMW 1.656和植酸酶(500gyt/kg大麦)。

      检测得到:对照组、酸化组、发酵组、发酵酶解组中大麦磷酸六肌醇的含量分别为1.12%、0.59%、0.52%、未检测出(干基)。与普通大麦相比,酸化大麦中干物质、粗蛋白、钙、总能、消化能、推测净能、尿磷排放显著提高(P<0.05)。与普通大麦相比,发酵大麦中干物质、粗蛋白、钙、总能的全肠道表观消化率和消化能、推测净能、尿磷排放显著提高,钙回肠表观消化率、磷的全肠道表观消化率和标准消化率有提高的趋势(P<0.10)。与发酵大麦相比,发酵酶解大麦组总能全肠道表观消化率更低(P<0.05),磷全肠道表观消化率和标准消化率、钙回肠表观消化率和全肠道表观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酸化、发酵酶解对粗蛋白、氨基酸的标准回肠消化率没有显著影响。

      总之,酸化、发酵可以部分降解大麦中的磷酸六肌醇,提高生长猪对日粮干物质、粗蛋白和总能的全肠道表观消化率,但是对粗蛋白和大部分氨基酸的标准回肠消化率没有影响。发酵和植酸酶酶解可以将大麦中的磷酸六肌醇降解,促进钙磷的消化率,减少对日粮无机磷的需求。

2021. J. Anim. Sci. 99(7): skab165

DOI:https://doi.org/10.1093/jas/skab165


4)Agbee L Kpogo,等(2021),生长猪采食含小麦粗麦粉和多糖酶的小麦基础日粮后对其温室气体排放和性能的影响

利用6个日粮处理组进行3个试验,采用3×2因子(0%、15%或30%小麦粗麦粉;添加或不添加酶{多糖酶(淀粉酶、纤维素酶、葡聚糖酶、木聚糖酶和转化酶)}进行消化率试验,或进行2×2因子(0%或30%小麦粗麦粉;含或不含酶)进行生长猪的性能和温室气体试验。消化率、生产性能和GHG试验分别采用48头猪,180头猪(每栏5头猪),96头猪(每室6头猪)。

试验数据显示,在生长猪饲粮中添加30%小麦粗麦粉可降低能量、氮、磷表观全肠道消化率和净能含量(P<0.01)。总体而言,小麦粗麦粉饲粮降低了猪的平均日增重(ADG)和饲料转化率(P<0.05)。添加酶对测定的消化率或性能参数影响最小。日粮中添加30%粗麦粉对GHG排放没有影响(CH4:4.7和4.9;N2O:0.45和0.42;CO2:1.610和1.711 mg/s,不添加和添加粗麦粉对比,P>0.78)。补充酶对GHG排放没有影响(CH4:4.5和5.1;N2O:0.46和0.42;CO2:1.808和1.513 mg/s,不添加和添加酶对比;P>0.51)。

总体而言,无论小麦粗麦粉的添加水平是多少,糖酶对测量的参数影响最小(P>0.10)。尽管能量、氮和磷的消化率,以及ADG均有所降低,但日粮中添加高达30%的小麦粗麦粉对生长猪的GHG排放没有影响(P>0.10)。

2021,JAS,99(10):skab213

https://doi.org/10.1093/jas/skab213


5)Paul Oladele,等(2021),在热中性和热应激条件下,在小麦基础日粮中添加糖酶对生长猪的影响

96头生长猪(公母比为1:1,初始体重(BW):20.15±0.18kg),采用3×2因子设计:两种环境温度(20°C,循环的夜温28°C和白天35°C),三个糖酶水平(0、1X、or2X)。1X剂量(50g/吨)提供每公斤饲料1250粘度单位(visco-units)β-1,4-木聚糖内切酶、4600单位α-L-阿拉伯呋喃糖苷酶和860粘度单位的1,3(4)-β-葡聚糖内切酶。自由采食,试验为期28d,28天时每栏屠宰一头猪。

试验数据显示,没有任何反应标准存在酶×温度的交互影响,只有主要的影响得到报道。酶处理组中猪只28d体重(BW)、平均日增重(ADG)和平均日采食量(ADFI)呈现二次方程式关系增长(P<0.05),其中1X最高。HS降低了猪只第14天(P<0.01)和第28天(P<0.01)的BW、ADG(P<0.01)和ADFI(P<0.001)。HS组猪只的饲料效率有增加的趋势(G:F,P<0.1)。HS提高了能量表观空肠消化率(P<0.05)和钙表观回肠消化率(P<0.01)。第1天,HS降低了血清葡萄糖水平(P<0.001),但增加了非酯化脂肪酸水平(P<0.01)。在空肠中,糖酶有增加绒毛高度的趋势(P<0.1),而HS则降低了绒毛高度(P<0.05)。HS增加了空肠IL-1β的mRNA丰度(P<0.001)。HS有降低回肠MUC2(P<0.1)和闭合蛋白(P<0.1)的趋势,有升高PEPT1(P<0.1)的趋势。HS对粪便微生物群的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无影响,但HS组致病菌的丰度增加。

综上所述,HS没有改变糖酶的效率。这表明糖酶和HS是单独调节猪的生产性能的。

2021,JAS,99(10):skab254

https://doi.org/10.1093/jas/skab254


6)Y. W. Zheng,等(2020),主要谷物类型和饲料形式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和蛋卫生指标的影响

与小麦基础饲粮相比,玉米基础饲粮提高了蛋鸡平均蛋重,蛋黄颜色较小麦基饲粮高,而哈氏单位较小麦基饲粮低。颗粒饲粮的产蛋量和平均日采食量均高于粉状饲粮;与颗粒饲料相比,粉状饲料提高了蛋黄颜色。小麦饲粮的脏蛋率高于玉米饲粮;颗粒饲粮的脏蛋率高于粉状饲粮。谷物类型与饲料状态之间存在交互作用。综上所述,饲粮中小麦替代玉米可降低蛋鸡的AEW和蛋黄颜色。蛋鸡的生产性能可以通过颗粒饲料来改善,因为这可以弥补以麦芽糊形式饲喂小麦的不利影响。

British Poultry Science

DOI: 10.1080/00071668.2019.1704685


文 :Lily Liu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7UxDfR954Xn5NYiy63dOwg